有志者指有志气的人,做事情一定会成功。
原句有志者事竟成,汉语谚语,拼音yǒu zhì zhě shì jìng chéng,指有志向的人,做事终究会成功。告诉我们人生要自己去拼搏、去奋斗,在风雨中百折不挠勇往直前。
典故:
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,得罪了汉武帝,入狱受了酷刑。司马迁悲愤交加,几次想血溅墙头,了此残生。但想到《史记》还没有完成,便打消了这个念头。
他把个人的耻辱、痛苦全都埋在心底,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,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字,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,用了整整14年时间,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《史记》。
有志者指有志气的人,做事情一定会成功。
人生要自己去拼搏、去奋斗,在风雨中百折不扰勇往前进,在人生的每个驿站上留下一段段不悔的回忆。流泪不是失落,徘徊不是迷惑,成功属于那些战胜失败、坚持不懈、执着追求梦想而又异常自信的人。有志者事竟成!
出处
《后汉书·耿弇传》:“将军前在南阳,建此大策,常以为落落难合,有志者事竟成也。
有志者、事竟成,破釜沉舟,百二秦关终属楚;
苦心人、天不负,卧薪尝胆,三千越甲可吞吴。
——蒲松龄撰 自勉联
【注释】
(1)破釜沉舟: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羽乃悉引兵渡河,皆沉船,破釜甑,烧庐舍,持三日粮,以示士卒必死,无一还心。”
(2)尝胆: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吴既赦越,越王勾践返国,乃苦身焦思,置胆于坐,坐卧即仰胆,饮食亦尝胆也。”
(3)蒲松龄(1640-1715):清代著名文学家。字留仙,一字剑臣,号柳泉,世称聊斋先生,山东淄川(今淄博市)人。幼年有轶才,少年得意,十九岁科考得县、府、道第一。自此,专心攻读,希望能博取功名,一酬壮志。后终老未得意于科场,屡试不第,七十一岁方援为贡生。长期穷愁潦倒,以教书为业。一生著作很多,尤其短篇小说集《聊斋志异》的艺术成就达到古代文言小说创作高峰,为后世所称道。另有《聊斋诗集》《聊斋文集》等。蒲松龄聪明颖慧,才智过人,青年时期热衷举业,却“年年文战垂翅归,岁岁科场遭铩羽”,抑郁侘傺。为了激励自己不断发愤读书和创作,在压纸用的铜尺上刻上了此联。
【释义】一个有志气的人,做事情是一定会成功的!
有志者指有志气的人
造句:
1,古话说,有志者事竟成。
,2,有志气就有办法,有志者事竟成。
,3,有志者事竟成。
,4,对全世界人士来说,那是“有志者,事竟成”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证据。
,5,只要有志气,就有大道可走。 (有志者事竟成。 )
,6,有志者,事竟成。
,7,有志者,是竟成。
,8,有志者,事竞成
,9,有志者,事竟成
,10,有志者,事竟成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。
,11,为了从中国驶出,拥抱世界,公司还希望更多的有志者加盟!
,12,妈妈:昂首挺胸。记得吗?有志者,事竟成。
有志者意思是有志向的人。
志本义为意念、心意,引申为意向、意愿,又引申表示愿意做、决心做,再由意向引申指目标。
者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。此字本义指燃烧。后主要借用作特指代词。如今一般认为已虚化为助词。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及其词组后,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“的”,表示从事这一动作或具有某种属性的人或事物。
人生要自己去拼搏、去奋斗,在风雨中百折不扰勇往前进,在人生的每个驿站上留下一段段不悔的回忆。流泪不是失落,徘徊不是迷惑,成功属于那些战胜失败、坚持不懈、执着追求梦想而又异常自信的人。有志者事竟成!
有志者的造句:
1、您得相信,有志者事竟成。古人告诫说:“天国是努力进入的”。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,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,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。
2、吴君成功的事迹告诉我们有志者事竟成。
3、有志者事竟成是王刚心中永不磨灭的路。
4、她成功的事迹告诉我们有志者事竟成。
5、有志者事竟成,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。苦心人无不负,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。
6、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,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。有志者事竟成。
7、有志者事竟成,不管做什么,只要你肯下功夫,一定能成功。
8、白羊座:神按照他的形象造人,所以有志者事竟成。
9、"有志者事竟成"虽是老生常谈,却是颠扑不破的。
10、"有志者事竟成",任何时候,都要相信,只有有恒心与毅力,你就是最大的胜者。
有志者
有志者指有志气的人,做事情一定会成功。
中文名
有志者
拼 音
yǒuzhìzhě
出 处
《后汉书·耿弇传》
释 义
有志气的人,做事情一定会成功
下一篇:天辰注册-春节贴春联有哪些寓意
发表评论